發布時間:2022-11-25
閱讀量:0次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等。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一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由理念倡導加速走向落地深耕。自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不少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導下,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和關鍵支撐,為其提供具體實現方式和推進抓手。
工業互聯網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對各類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饋,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發揮制造裝備、工藝和材料的潛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并提供增值服務。
目前,我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正逐漸消退,面臨制造業持續外遷和“產業空心化”的挑戰。積極部署利用工業互聯網,將原有工廠改造升級為智能工廠,不僅能幫助企業減少用工量,還能促進制造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增強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力。
比如國內某大型電子信息制造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對工廠進行升級改造后,已在其標桿工廠成功實現人力節省50% 、效率提升30%、人均產值提升31%,其中,測試工段實現全自動化,人力節約92%,有效緩解人工成本壓力,保持了其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并存。加快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廣,有助于推動工業生產制造服務體系的智能化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拓展,進而帶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具體包括:
一是帶動生產裝備高端化。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在裝備上布設傳感器,對裝備加工、運行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并根據工況進行優化,可以有效提高裝備運行的穩定性并提升加工精度;
二是帶動生產智能化。利用工業互聯網的聯接、計算、分析能力,能夠為生產運營中的各種要素深度賦智和賦值,推動生產向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綠色制造等方向發展,倍增放大生產線價值。三是帶動產品高端化。不斷增加智能化、個性化產品的供給,全面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跨行業、跨地域、跨時空實現創新資源的快速匯聚,促進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的高效共享,為“雙創”注入新活力,催生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大幅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與創新效率,發展壯大新動能。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還將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開放融通發展,培育發展大量深耕細作于實體經濟的創新者和中小企業,并可能催生一批類似互聯網時代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一樣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巨頭,在提升我國制造企業全球產業生態能力的同時,打造新的增長點。
一、是提供新型通用基礎設施支撐。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不僅僅用于工業領域,還能與能源、交通、農業、醫療等整個實體經濟各個領域融合,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必不可少的網絡連接和計算處理平臺,加速實體經濟各領域數字化進程。
二、是提供發展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能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鏈緊密協同,幫助各實體行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研發模式、優化生產制造流程,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延長產業價值鏈,促進新動能蓬勃興起。
三、是加速構建與之匹配的新產業體系。工業互聯網將促進傳統工業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再造,推動以網絡為基礎依托、以數據為關鍵資源、以智能生產和服務為顯著特征的新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帶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大數據分析、供應鏈金融等以更快速度、在更大范圍、更深層面拓展。